42CrMo钢阀杆断裂失效分析
某厂生产的一批钢阀杆中,由于在受力时发生断裂。该批钢阀杆材料为42OM0钢,外形尺寸为 <f)6 mm x 10 mm,热处理工艺为(850 ±10) ℃ x 6 h 调质处理,(560 ±10) ℃ x4 h表面氮化,500℃ x2 h 回火。热处理技术要求:钢阀杆的表面硬度650 ~ 700HV,心部硬度名500 HV,渗层深度0. 25 ~ 0.30 mm。为了了解钢阀断裂失效的原因,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钢阀杆内径表层及心部的组织特征,用显微硬度计测定试样渗层深度和硬度梯度分布,从组织结构和基体与渗碳层界面分析失效原因。
断裂钢阀杆的断裂位置
显微组织分析
对零件断裂部位取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分析,用4%硝酸酒精溶液侵蚀试样。42CrMo钢阀杆渗氮回火后的显微组织,是未热处理的原始材料的基体组织为铁素体,是钢阀杆的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,钢阀杆内径表面渗氮层组织,可以明显看出,在渗氮层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脱氮层,这是引起该区域出现应力集中,从而导致裂纹源出现的主要原因。
硬度分析
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42CrMo钢阀杆硬度梯度分布情况,试验所用载荷为100 g,时间为15 s。,钢阀杆内径表面硬度为756.1 HV,与技术要求相比,硬度偏高;但从距离内径表面0.10 mm处开始,随着深度的增加,硬度下降很快,表现为硬度梯度较陡;在过渡层硬度为565.3 HV处时,所对应 的渗层深度不到0. 20 mm,低于技术要求的0. 25 ~0.3 mm;延伸至心部0.4 mm处的硬度为282 HV。 渗氮层浅、软氮化硬度偏低和硬度梯度过陡,从而导致钢阀杆过渡层强度偏低。此外,从硬度梯度分布曲线也可以看出,渗层深度也没有满足该钢阀杆的技术要求。
断裂失效原因分析及讨论
显微组织表明,钢阀杆内径表面渗碳层存在较大的马氏体,回火后硬度仍很高,达到756 HV,这 是由于粹火马氏体回火转变不充分所致。过渡层中存在大量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组织,造成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组织出现的原因是碳含量和渗氮深度不够。在距表面0.08-0. 12 nun的区域内,硬度下降很快,导致阀杆有效硬化层深度不足0.20 mm,同时硬度梯度陡,说明钢阀杆内径由表及内碳浓度变化过大。这是由于钢阀杆渗氮前热处理工艺不当,引起阀杆内径表面碳流失。据了解,该厂之前采 用的技术要求未针对钢阀杆内径进行特殊处理。因 此造成钢阀杆在调质过程中,由于内径小,保护气氛在内径流动性不足,使得高温调质过程中,阀杆内径 表面出现氧化脱碳现象,从而导致钢阀杆渗氮后,显微硬度从表到里差异大。
由于42CrMo钢阀杆使用时倒角部位承受较大的挤压力,造成阀杆在内径接触面和过渡区出现应力集中。在外力作用下,阀杆内径强度偏低的过渡层和心部组织难以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,发生塑性变形。随着塑性变形的反复进行,外加应力超过了阀杆的强度极限,在强度较低的脱碳层薄弱处,形成了沿铁素体分布的微裂纹。此外,由于过渡层强度偏低,导致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阻力降低,于是裂纹在外加应力反复作用下,逐渐从钢阀杆内径表层向过渡层扩展,造成钢阀杆表面硬化层的塌陷、凹坑和剥落,最终发生断裂失效。
阀杆断裂的最主要原因是内径表面氧化脱碳和应力集中,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对阀杆的结构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。
(1) 阀杆结构设计存在缺陷,应在不影响阀杆运行状况下增大阀杆内径直径。
(2) 钢阀杆受到过载,在钢阀杆接触面和过渡区出现应力集中。在表面组织粗大,硬化层较浅,硬度梯度较陡的情况下,易造成过渡层局部应力超过钢阀杆强度,在薄弱处形成裂纹并扩展,最终导致断裂失效。故此,因尽量避免阀杆各部位出现尖角,并降低各部位表面粗糙度,改善整个阀杆的应力集中状况,并保证阀杆运行时足够润滑,接触良好,尽量减少冲击和过载的发生。
(3) 阀杆在调质过程中,通过搅拌或风扇装置,提高保护气体的流动性,尤其提高阀杆内经畅通的保护措施,检查内径是否存在杂物或堵塞现象,避免气体流动不足而引起的氧化脱碳、渗氮层硬度和深度不足
我们只做好锻件 大型锻件www.zxzgjt.com
想了解更多锻件资讯,请关注山西中重重工,文章转载需注明!